站在新教学顶层眺望远方,广阔的天空与校园的风景袒露在我的面前。此刻,我想起昨晚睡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宫崎骏的《小魔女宅急便》。
我想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宫崎骏的电影,崇尚天空,追求自由,返璞归真的主题几乎击中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的部位。现实的纠缠和成长的挣扎总是试图淹没青涩年龄里那些对于天空与大海的向往,童年里那个承载过梦想与幻想的高高的绿草破和灰瓦屋顶开始从我们纷杂的记忆里丢失。孩子天真的眼中最最自由与蔚蓝的天空仍每天蔚然的撑开在我们的头顶,只是那种飞天翱翔的冲动早已被成熟嘲讽的嘴脸遗弃。《小魔女宅急便》正是要重新唤起沉睡的天性,他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支扫帚,一句咒语,一种血脉,只是迷失在俗世纠葛的心暂时被剥夺了这种权利。
作为日本人,宫崎骏是洞悉日本社会所存在的问题的。孩子们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和沉重的学业,成人早出晚归的工作重压。高度压抑的快节奏社会严重摧残着人们的精神,自杀率高居世界之首。成长和生活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小魔女宅急便》已十分明了的表达了宫崎骏对这个社会的反思与同情,并试图以他的方式尽一点微薄之力。然放眼全球社会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生存压力,人心冷漠现象,《小魔女宅急便》的现实意义又何止于日本。
动画,在我看来是最具表现力的故事与情感的载体。它冲破了现实电影对于技术依赖的限制而能通过画笔把人类的想象发挥到极致。一部电影一般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对主旨情感的表达,一是独特个性化的表现风格。二是完整的故事。当然两者是相互配合来完成一部电影的,只是两者的偏好倾向问题。而我偏向于故事与技术风格平等叙事的电影,《小魔女宅急便》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它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可爱的小魔女离家远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迷失与回归的故事。剪辑上也是中庸得体的。而它征服人心的魔力又何在呢?我进行了如下总结:
意象与色彩选择
电影的主旨决定了意象的选择,宫崎骏选择了蓝天,大海,绿林,城镇。这也是他的许多电影所偏好的。四个主要意象为故事的进展推进铺好舞台,但是他们绝不是单纯服从于情节叙事的,他们同样担当着叙事的任务,甚至他们在表达上比故事本身更加强有力。蓝天象征着一种自由与包容,每一次奇奇飞上广阔的蓝天云海,我总是激动不已,那种对于天空最朴实的拥抱,牵动着人类一种涌动不止的情愫。当奇奇翱翔于天际,画面无疑铺开的是壮阔的天空,动画对于天空的表现特别是亲近天空的表现简直是淋漓尽致,营造的三维空间不仅逼真而且充满了动感。这是通过奇奇对于亲近天空的表现,可是人物故事发生在地面时,天空又表现出另一番姿态,开篇,奇奇躺在草坡上听收音机,她的头顶就是天空,天空占到了画面的三分之二,而后的叙事中总是出现人们仰望的镜头,这一切都代表扎根与土地的人类对于天空的向往和憧憬,此时天空成了人类理想的寄托。可是当人类不去注意天空,叙事着眼故事本身时,人物的背景也还常常是天空,比如:苏珊站在店门前和奇奇讲话时,我注意到她的背景正是天空,而此时,天空成了主体,他似乎又扮演着每天默默关注人类的上帝的角色。无哪一面的天空,他都是充满自由,富有人情味的天空。而天空这种纯净的蓝色,为电影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自由包容的氛围。
当骑完自行车来到海边,奇奇说:我有些丧失自信心了,但一看到大海就有精神了。大海是作为一天空的搭档一同叙事的,他们都代表了一种湛蓝和广博,当他们同时出现在画面,整个空间一下子展现得特别开阔,特别是海天相接的景象,他为我们冲破了人类视力的限制而达到更远的风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总是被高楼大厦包围,视眼被钢筋水泥横刀截断,如是他们的胸怀变得狭隘短视,他们极容易被世俗的琐事所困。当然大海在这里不仅仅担负表现自由的任务。他更寓意了对远方的向往。远方或许包含了一切不确定的因素。但那不是我们考虑的,远方在我们焦渴的心中象征的是一种解脱与放逐,眼前单调重复的生活与工作常常让我们开始厌倦,也许我们摆脱不了,但远方作为美好田园般生活的代名词总能在我们的梦中想象中像泉水一般灌溉心灵的土壤。、,我想每个生活在非沿海地区的人都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就是看海,大海不像天空可以天天见,所以大海作为远方成为我们梦想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分。而奇奇对于远方的迫切的向往早早生根发芽了,当听到晚上天气晴朗且是满月,她激动的恨不得立即出发。出发前孩子们问她:你会选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大城市吗?奇奇回答:我想选个靠近海的地方。这令孩子们羡慕不已。可见大海也是奇奇心中的远方的重要部分,从此她就开始寻找这样一座城镇,它打着大海的标签。
然后是以青绿色为主的草丛树木。无论是奇奇的乡下老家,还是她驾着扫帚飞翔在天空的俯视镜头都充满了这种天然原始的颜色,绿色作为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返璞归真的信号是宫崎骏要传达的,这种和谐的氛围就像世外桃源一般勾起现代人无尽的向往。
城镇的色彩较为丰富,但都以红黄白为主的明亮积极的颜色。特别可爱的红屋顶在高空俯视下错落有序,与绿色的树林完美的融成一幅祥和的画卷。正是这样一座小镇,他的人民注定是友好的善良的,苏珊阿姨,男孩科波利,钟塔老人,住在大房子里的两个老奶奶,画家大姐姐等等都有一颗菩萨心肠。
所有的这些物象的选择,包含了人类天性中最朴实的部分,他对于主题的表达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迷失与回归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部有关成长的电影,成长的电影往往着眼现实,人们在现实中开始丢弃一些被认为是幼稚或者年少轻狂的东西,而学会用另一种被认为是崇高的思想品质来武装自己,实现自我蜕变以适应主流社会的认同。但《小魔女宅急便》不是,他呼唤的是回归,暗示了甚至批判了成长使我们丢弃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奇奇来到这座自己理想中的小镇,充满希望的小镇让她激动不已,她与苏珊阿姨说的每一句话都饱含兴奋,干劲十足。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她郁郁寡欢以致失去了飞行的魔力。
是什么让她迷失在这座美好又陌生的城镇?首先,便是无聊单调的工作,特别是生意暗淡的时候,她只能呆呆的坐在柜台前,看着别的孩子能够自由的约会玩耍,有人要送货,货物往往又十分沉重,碰上下雨天又会被淋成落汤鸡。一次送货淋雨后,劳累与失落她病倒了。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个年龄特别强烈的爱美虚荣心的爆发却得不到相应的满足。 出发前奇奇就向妈妈抱怨那件魔女必须穿但又土又黑的衣服。而在新的城镇里,女孩子们都穿着五颜六色可爱的新衣服,这让她年幼单纯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开始自卑起来,自己在工作而别的孩子可以快乐的自由玩耍,让她羡慕不已,特别是男孩蜻蜓邀请他去参加派对,她真的激动万分,但参加派对没有可爱漂亮的衣服又让她苦恼,于是她去问苏珊姨妈,但苏珊姨妈并没有给她满意的答复,之后匆忙的送货工作和最后将他淋湿的雨极大的伤害了她的虚荣心,满心的希望瞬间破灭,最后,她只能拖着湿透,疲惫不堪的身子和一颗失落孤单的心躲进被窝。作为魔女,奇奇注定要失去同龄孩子许多美好的东西。但更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种对于美的强烈的向往无疑会和魔女的身份要求发生剧烈的冲突,就像奇奇看着商店橱窗里水晶般的鞋子,但她不能买不能穿,冲突让他陷入迷茫的深渊。
三者,就是对同龄孩子的固执的偏见造成的心灵的隔膜。这种隔膜首先来源于他的自卑心理,一身土气让她害怕与同龄孩子交往,她害怕被嘲笑害怕别人看不起。其次就是先入为主的固执心理,她讨厌城里的贵气和游手好闲,来的第一天她就认定那些欢笑的男孩子是坏小孩,第一天他就把自己与他们划开界限。虽然她和成年人相处的很好,但毕竟同龄人间更有话题,更容易交流成为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然而奇奇事先筑好的篱笆让她十分孤独找不到交流的朋友,但强烈的愿望最后还是让她接受了一直想与他交朋友的蜻蜓,他们在那个午后骑着螺旋桨的自行车欢快的自由驰骋,正当他们即将成为好朋友之际,几个貌似游手好闲的孩子来邀请蜻蜓去参观气球飞艇。奇奇看到他们,那种固执的偏见又爆发了,一人气愤的扬长而去。回到房里正像她对积积说的:那个天真的奇奇哪里去了。这次她又没交成朋友。
上面的问题我想不止属于奇奇,更属于现实中的人类社会。生存的压力,渴望被他人被社会认同的虚荣心,以及偏执造成的人心隔膜,都是现代社会发展连带产生的诟病。他从现代文明繁荣昌盛的反面否定着现代科技的成果。这值得每个人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美丽的画家姐姐来找奇奇了,并且邀请他到树林的小木屋里一同居住。美丽的大自然,新鲜的空气让她欢快不已,在那宁静的小木屋里,奇奇暂时忘却了自己失去的魔法,忘却了人群社会里特有的虚荣。大姐姐亲切的开导让那个迷失了天真的奇奇开始回归。她问姐姐:要是还是没法飞呢?姐姐回答:那就停下来,出去散散步看看风景睡个午觉什么事也别做
人与动物和谐并存
我常常在想如果动物也有思想,人类和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争斗还是和谐共处呢?谁又会有结果呢?宫崎骏干脆就不去想,他只知道无论是争斗和和谐共处他们追求的结果永远只有一个:那还是和平共处。所以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并存是宫崎骏坚持的,它当然也代表了人类共同愿望。
《小魔女宅急便》里动物都剥离了人类意志的象征性格,他们的形象被还原的同时宫崎骏又赋予他们一种最朴实的性格那就是单纯善良可爱。猫在人类的意志下被冠以孤癖任性的帽子,但积积全然不是,他的外表虽然漆黑古怪,但他又是如此可爱,他的想法总是十分单纯的,他说话又总是显得懒洋洋的。还有火车上的奶牛,海面的自由翱翔的海鸥,高空人字形的大雁,树林的乌鸦,小男孩家里的狗,特别让然意外的是那只狗,也许每个观众都会像积积一样认为这位狗先生是凶恶的,他把积积叼出门口时我们都还在怀疑甚至担忧,可没想到他是来帮助奇奇交换布偶积积的,一位善解人意的绅士。唯一相对要个性一些的是树林的乌鸦,但他们起初攻击奇奇,也是出于对雏鸟的保护,终归也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后来他们也都原谅了奇奇。
明线暗线配合
向往天空,追求自由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主题。
电影又是以怎样的线索来表现主题呢?第一就是通过主人公魔女奇奇的遭遇,她是人们飞翔的想象力的神化替身,她的存在满足了人类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拥抱天空的渴望,所有人都羡慕她,她的每一次高飞翱翔都让我们的想象力变得真实。这是电影的一条主线,但奇奇毕竟是被神化的,她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中而变得无奈和遗憾,于是第二条线索开始减轻弥补这种无奈,这条暗线就是电影中普通人对于飞翔的追求与努力。首先是奇奇离家远行的那个晚上,当她飞翔在夜空时,一架飞机从他的头顶飞过,它代表了人类开始对天空的征服,对自由的追求。当它和奇奇一同翱翔在天空,人类的想象与行动也就同时展现出来。再就是小男孩蜻蜓,他对于天空的向往使他如此迷恋奇奇,通过他我们知道他是一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而这个背后的组织无疑暗示了普通人类群体对于天空的追求,蜻蜓带有螺旋桨的自行车以及结尾他真的架上了自制的飞机都代表凡人无尽的努力。还有海边那个庞大的工程热气球飞艇让人难以忘怀,最让我影响深刻就是画家姐姐,第二次奇奇去她的小木屋时,当奇奇走进房间,眼前是一幅画,少女骑着展翅的白马和乌鸦,角兽一起在小木屋和树林 的上空飞翔,这又是一位画家追求天空,向往飞翔的独特表达,她没有能力去造一架飞机但她有一支画笔,这只画笔完成了她的理想,这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表达梦想,满足向往的方法,每个人对于自由与飞翔渴望的表达或许不尽相同,但渴望本身已是极为可贵的财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