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黑暗有理由,那么光也一定有。
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的探索着,追问着,不断寻觅着一种诠释,找寻一种意义,用以解释生命的规律和原则。从老庄天人合一到弗洛伊德的析梦哲学,抑或是帕斯卡形而上的思辨到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理性思考,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真相相互纠缠,幻灭,共存,却没有答案。
薄薄的雾刚漫过新生的幼虫时,就被慵懒的阳光不经意间划破,初晨的叶子像是舞倦了的蝴蝶,星星零零在树缝间飘落,娜乌西卡躺在浅浅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孢子中,仿佛在细数每一朵蒲公英,被风带走了多远。
《风之谷》的开场十分恬静,构建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主人公活泼可爱,生活在一个恶化的环境未曾染指的地方---风之谷,这里的民风天然纯朴,有着美丽丰饶的田野,大家过着安详快乐的生活。宫崎骏向来很善于描绘这样的场景,更加久石让总能拨人心弦的音乐,很容易让人沉浸到风之谷微微倾斜的树林中,迷醉在拂过娜乌西卡发梢的微风里。
然而这样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或许一切美好的东西在银幕上都是为了破坏给人看,祸端很快弥漫到风之谷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中,战争无情的降临了。
在稍后的剧情中,《风之谷》中的几方重要势力依次浮现水面。一方多鲁美奇亚王国,挖掘出远古兵器巨神兵,希望运用巨神兵的力量烧毁腐海,让人类脱离腐海的威胁。一方塔吉特,为了反抗多鲁美奇亚,准备利用王虫的暴走摧毁多鲁美奇亚的计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夺取巨神兵,打着和多鲁美奇亚一样,用巨神兵烧毁腐海夺回人类家园的旗号。当然还有电影版中未曾提到的“陵墓之主”,以一种乌托邦似的“进步与理想”, ”呼吁“净化”掉人类的丑陋,创造新世界,娜乌西卡与“陵墓之主”的对抗和引发的思考,让整部作品的深度更进一步的提升。
多鲁美奇亚和塔吉特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反抗,想要凭借人类自身的力量烧毁腐海,可以理解为所谓的“战胜自然”。这在《风之谷》的大环境下,如果切身的处于作品中的环境下,很容易进入到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一个等式:腐海的存在=影响到人类生存 腐海的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
综合一下得出结论,为了人类的生存就应该破坏至少是限制腐海。这样的思辨在这个时候是完全合理的,但恰是这个时候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再次沉思的真相,受困腐海的娜乌西卡发现了腐海的秘密:菌类森林并不是有毒物质的来源,相反是在净化土壤和空气中的有毒成分,使之结晶化为无毒的无机沙粒。长久以来,王虫正是森林的守护者,一边与森林共同生存,一边阻止无知的人类破坏森林的净化程式,因而被人类视为天敌,势不两立。
这个时候我们再次迫不得已陷入沉思,腐海是有毒物质的净化者,但它的存在和扩张却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与腐海相抗,就影响到了自然对环境的净化,如果放任腐海,就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无疑是个难解的悖论。
这个悖论里面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如果单纯的把它理解为“爱护自然”之流,就太过肤浅了,也淡化了宫崎骏苦心描绘的宗旨。
上古人类破坏和污染自然,现在的人类面对自然的威胁,背负着以前的罪孽,就像是基督教里的原罪思想一样,日本动漫很多掺杂着形形色色的宗教思考,“七日之火”不正是灭世论的一种体现,而“陵墓之主”的“净化”正是与之对应的一种救赎与审判。
腐海用时间的丝线织成了一个茧,这个茧的完成给人类带来一种升华,也就是宫崎骏传达的“净化”,但随着丝线的弥补,茧内的空气越来越少,茧内的生命越发的不能从中汲取所需的氧气,如果你置身其中,又该如何选择?娜乌西卡的选择是顺之,在娜乌西卡的努力下,多鲁美奇亚和塔吉特的盘算都被打破,腐海的净化得以继续进行。但《风之谷》电影版的最后没有给腐海给出一个完整的答复,腐海的扩张依然继续存在的,净化的程度却是一个未知数,人类难道就期待着这样一个未知在被慢慢侵蚀中毫无作为坐以待毙?
就我而言,生命的本质是背离虚无的探索,如果说笛卡尔用理性之光带领人们走出了绝对怀疑主义的深渊,用“我思故我在”让人类真正“存在”于大千世界之上,那么人类的存在必然是有意义的,只是我们尚不能理解,不能通透。就像昆虫和小鼠不能理解人类的复杂思想一样,人类也不能揣摩自然的思想,宇宙万物的思想。也许人类之于自然,就像《风之谷》里面生存的人们,都是自然里等待喂食的小鼠,人类的理性和规律只是自然安排的宿命,我们的归宿也注定是无尽的虚无……
但,生命就是生命!生命二字,掷地有声!如果毁灭是为了追求永恒的安逸,那么这种安逸与生命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因为生命的背面正是虚无。我们之所以“活着”,便是要背离这种虚无,面对茫茫宇宙,生命的利益相互牵制造就了世态的平衡。那么我们首先便要尊重生命的价值。如果我们不能懂的什么是“生命的价值”,那么就把“存在”当成暂且的价值。人类充满了对求生的欲望,如果这种求生的欲望随着道德与价值观的某一部分畸形发展而淡化,那么对于人类这个种族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只有求生的本能不曾淡化,人类才能存在下去。
在启蒙运动早期唯物论与怀疑论巨大的碰撞中,在贝克莱有效的取消了物质后,休谟也同样有效的取消了精神,所有东西都被取消了,哲学困在了自己制造的废墟中。卢梭开始思考有一种观点也是可能,那就是绝对理性并非真理的最终的检验标准。有些理论在结论上是与我们的存在相悖的。生命的发展和探寻不应停留在分析,时间也容不下它的孩子慢慢摸爬滚打,这只会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思维悖论中。我很欣赏《风之谷》中多鲁美奇亚公主库夏娜的果敢,有着坚定的破立之心和求生的渴望,这一点其实和“陵墓之主”有一些相似之处,只不过“陵墓之主”呼吁的是要将荒谬而残暴的人类改换成贤明而温和的人类,进而筑就理想社会。也就是所谓的“净化”。
“净化”就像是达尔文的“进化”。如果物竞天择的真理主宰着世界,存乎万物之间都遵循着进化的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态到新质态。那么发展就是一切的目标和未来,生存是一场适者生存的战争。而不得不说,娜乌西卡回避了这个问题,选择了一个诚实、苦恼而又懦弱的一般论,顺其自然或许是最无可置疑的选择,但本身却往往太难以让人信服。
《风之谷》给我们带来的深思,对于每个观者来说都有不同,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娜乌西卡在每一个人心中留下的影子也有不同的颜色,但这个兼美丽,善良,聪慧,坚强,勇敢,高尚于一身的女主角,始终无愧为动漫界毋庸置疑的最神圣的形象之一。作品如人,一个艺术作品往往反映着处在那个时代的作者心态,在探索与迷茫并存的80年代,从娜乌西卡身上,我们也能隐隐约约听见当时期宫崎骏一些无奈的心声。
宫崎骏以后的作品中,有对美好生活的刻画,对人本性的严肃思考,但再也没有一个作品像《风之谷》一样,对人类理想社会和美好未来这样一个大主题进行过描述,让人不禁惋惜。
微风拂过谷边澄澈的酸海,在湖面温柔的晕开一缕微澜,娜乌西卡轻轻的走在沙岸上,一个步点一个浅浅的足印,这样宁静的冬日午后,只有咯吱咯吱的风车声久久回荡着。